Hello world

Welcome to wiki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blogging!

铁锅炖鱼哈尔滨

哈尔滨的铁锅炖鱼很美味,去过一个叫百一大地锅的老店,印象深刻,这次去哈尔滨出差,又去了一次,以请客吃饭的名义,招待一个从未去过东北的朋友。

MG_3105_1200

来得早,人还不多,开始下锅

MG_3109_1200

墙上的玉米

MG_3111_1200

火炕的设置和墙上的装饰,都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

MG_3123_1200

铁锅炖鱼可以吃了,72度的白酒,把酒倒了一点在桌子上,一点就起火

MG_3125_1200

蘸料和用的搪瓷碗,都是上个世纪中叶的风格

MG_3131_1200

饭店有节目表演,一个戴着红袖的大叔来唱革命歌曲

MG_3139_1200

还有戴红袖的小姑娘来唱现代歌曲,哈尔滨还有类似的知青饭店,完全是文革的装扮

MG_3168_1200

吃好喝好,陪着客人去哈尔滨中央大街逛逛

MG_3171_1200

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都是欧式为主,当年号称东方小巴黎的地方

MG_3184_1200

一个商场的橱窗

MG_3187_1200

中央大街的夜色

5D Mark II,徕卡R19II

UP手环

2a7343fa66062c66c31586473124f009

Jawbone公司推出的这个手环,是一个很有趣的小东西,前些天一个同事从美国回来,向我推荐了它,戴在手腕上,有运动记录、睡眠记录、智能闹钟和定时活动提醒几个主要的功能。看了一下介绍,很好很强大,就是我需要的,赶紧上淘宝搜索下单,买了回来戴手上,到现在,使用了一段时间,感觉非常不错,这个小小的东西,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02d29eb907b59fec6fd962374ee14086

UP手环的IdleAlert这个小功能对于我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是一个很贴心的功能,长时间坐着不活动是经常的事情,时间长了老感觉眼睛不舒服,血液流通不顺,颈椎什么的僵硬。。。。。这个手环会根据设定的时长以振动的方式来提醒我该活动了。轻微的振动,没有声音,不会干扰别人和自己。用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每隔30分钟,都会在UP的提醒下站起来,喝喝水,活动几圈,走一走,然后坐下来继续工作,舒服。
Smart Alarm这个智能闹钟功能也很喜欢,对于我这样的起床困难户来说,使用一次之后,就把闹钟和手机丢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它神奇的地方是,和睡眠记录功能一起使用的时候,可以感知你睡眠的状态,如果在感知到你处在浅度睡眠的情况下,会根据设定的起床时间的前10分钟或者20分钟内轻轻的震动唤醒你,毫无以前被闹钟叫醒的那种被迫感和不情愿的感受,很舒服;如果处在深度睡眠状态,才会在设定的起床时间连续震动的唤醒你。以前用手机作闹钟,每次都被尖锐的铃声唤醒,感觉很痛苦,很不甘心就这么不睡了起床,现在被这个手环轻轻的振醒,起床困难户也可以感觉到早晨的美好了。对于两个人睡一张床的人来说,这个智能闹钟功能简直是福音啊,这种轻轻的震动手腕来唤醒,比用闹钟好太多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它只会叫醒你一个人,不会因为你要早起上班或者提前办事出门而把女主人也吵醒,悄悄的起床,不惹来一丝埋怨。。。。。。

UP手环的IdleAlert这个小功能对于我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是一个很贴心的功能,长时间坐着不活动是经常的事情,时间长了老感觉眼睛不舒服,血液流通不顺,颈椎什么的僵硬。。。。。这个手环会根据设定的时长以振动的方式来提醒我该活动了。轻微的振动,没有声音,不会干扰别人和自己。用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每隔30分钟,都会在UP的提醒下站起来,喝喝水,活动几圈,走一走,然后坐下来继续工作,舒服。

Smart Alarm这个智能闹钟功能也很喜欢,对于我这样的起床困难户来说,使用一次之后,就把闹钟和手机丢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它神奇的地方是,和睡眠记录功能一起使用的时候,可以感知你睡眠的状态,如果在感知到你处在浅度睡眠的情况下,会根据设定的起床时间的前10分钟或者20分钟内轻轻的震动唤醒你,毫无以前被闹钟叫醒的那种被迫感和不情愿的感受,很舒服;如果处在深度睡眠状态,才会在设定的起床时间连续震动的唤醒你。以前用手机作闹钟,每次都被尖锐的铃声唤醒,感觉很痛苦,很不甘心就这么不睡了起床,现在被这个手环轻轻的振醒,起床困难户也可以感觉到早晨的美好了。对于两个人睡一张床的人来说,这个智能闹钟功能简直是福音啊,这种轻轻的震动手腕来唤醒,比用闹钟好太多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它只会叫醒你一个人,不会因为你要早起上班或者提前办事出门而把女主人也吵醒,悄悄的起床,不惹来一丝埋怨。。。。。。

IMG_1005

对很多人来说,手环的活动记步功能是最主要的一个功能,每天戴着它,可以知道你活动了多久、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人真是需要鼓励的,没有它之前,虽然也知道自己活动比较少,需要增加活动量,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放弃。有了这个之后,每天看着自己的活动量,走了多少步,知道自己的活动不够,会主动自觉的去走一走,直到活动量达到建议的数量,每天都为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走路,真是很神奇。有时候看到自己走了一万多步,有一种成就感,觉得很开心舒服;看到自己走了才5000步,就赶紧出门走一圈,或者在屋子里跑一跑。出门办事儿的时候,如果觉得近,就会放弃打车,直接走过去,看看手腕上的UP,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动力。

IMG_1006

睡眠记录功能也很好,睡觉的时候监测你的睡眠质量,什么时间上床,什么时候入睡,有多少时间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多少时间处于浅度睡眠状态,中间醒了多少次。积累几天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你的睡眠是什么样了,你需要作什么调整,才能让睡眠质量变好。以前是不知道自己睡眠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每天看自己的睡眠情况,觉得很有意思。对于那些需要强迫自己才能上床睡觉的人来说,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的,最少它让你有一种情愿和自觉睡觉的感觉。而不会总是在睡觉前刷刷微博,玩玩游戏,看看这看看那的。苹果手机上有个叫Sleep Cycle的收费应用,也有这个功能,不过需要把手机平放在床头靠近枕头的地方,真晚开着手机应用,通过振动感应来判断你的睡眠状态是在深度还是浅层。用过一阵子这个SleepCycle,还是这个UP手环好,记录更精确,也不用把手机一直插着充电器放在枕头边。

其它还有一些功能,午睡闹钟体型,记录饮食情况,健康提示,特殊运动记录,心情记录等,比较少用,可能对一些特殊需要的人来说会喜欢。就以上说的几个功能中的一个,就足够闪亮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手环是个值得拥有的东西,改善生活习惯,改善健康状态,都挺有用。充电一次大概可以使用八九天,手环戴在手腕上挺舒服,医用橡胶有柔性,不妨碍作事情。防水,戴着洗澡什么的都没问题。不知道在夏天手腕出汗会不会感觉不舒服,那要到夏天才知道了。

IMG_1007

最后,Jawbone公司给UP作的App太舒服了,主界面简洁明了,LifeLine生命线把时间轴作为线索记录所有的运动和睡眠等情况,非常有特色,第一次在苹果手机上看到这么精美的应用界面,值得作手机应用的人好好借鉴。

西什库教堂

西什库教堂,是北京城里较大的一个教堂,喧闹北京城里的一个安静所在,慕名已久,找个时间去看了看,挺好的地方。教堂比寺庙有意思,现在随便走进哪座寺庙,都充满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让人厌恶的味道,感觉寺庙和宗教信仰什么的没啥关系,就是一个交易的场所,人和神交易,赤裸裸的,我拜你给你烧香,你得保佑我。在西什库教堂,感受这种安静祥和的气息,离宗教氛围更近一些。

1235437378548_800

不收门票,也不禁止拍照,安安静静的坐在长椅上

1232446211212341_800

R3514近距离的场景描写,这个小熊是某人带的

1243256264623737_800

在中间过道往外走的母子

11235221515131_800

有点中国化的味道了,这个香堂样的地方

12122123124151515_800

现场见证了一个婚礼,不知道在教堂结婚需要交纳多少钱还是免费还是什么的

1213426223322332_800

从外面看西什库教堂的建筑主体

5D Mark II+R19/2.8 II+R35/1.4

微薄带来的新变化

自从微博开始流行之后,带来了许多的变化,微博的意义早就从互联网络扩展到了社会层面,我们逐渐发现,微博它不仅仅是一个微型的博客这个文章发布方式,它带来的变化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在微博的普遍使用之前,我们都是从报纸、电视、书刊和新闻网站这样的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和新闻,这种方式大部分都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流通方式,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被动的获取信息,参与的可能极低。

0c2be85a00f8a8ad9fcc9a2971bd1001

虽然网页上的新闻可以提供评论和转载,但这种方式还是不够迅速,影响力和传播的范围都不广。在信息的两方,是非常部队称和不对等的,一方是数量上较少的报纸、电视、书刊以及网站这些非常强势的媒体提供者和发布者,信息的另外一方是数量巨大的接受方,居于非常弱势的位置。社会大众获得都是经过认为选择的信息,我们所知道的新闻,大部分都是让你知道的东西,社会大众没有选择新闻的力量,只能别动的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或者选择知道哪些无视哪些。

2011010507101777

谢谢互联网的参与者和技术提供体系,让一切发生了变化。网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的出现和普及,让社会大众逐渐有了新的接受信息的机会和方式,让社会整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强,在微博和QQ群这样的个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技术和方式逐渐成熟的时候,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只接受信息,不满足于仅仅知道信息,不满足于单向的被动的这种信息流动方式,而希望自己能成为参与者,在知道新闻之后,在接受信息之后,还希望自己参与到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评论,更进一步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发布信息呢,为什么不能发布自己的意见或者意志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传统的强势的新闻体系必须要应对这种变化,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社会中的普罗大众,是社会行为的参与者,是主体,大众的这种认知,正在觉醒,正在发出自己的力量。以往的那种被告知,被专家,被新闻,被。。。。。。的信息流动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被大众所接受。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人们通过网络的链接,前所未有的链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新闻不再是发生在遥远的地方和过去,而是发生在当下,发生在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地方,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旦有什么突发的事件,微博上一个转发,就变得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在QQ群里讨论一番,转发到各种各样的QQ群聚合起来的人群里,让我们知道和了解事件的真假,了解很多人的态度和意见。这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很难作到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和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也在拉近和改变,我们变得更紧密,转发和评论表达了我们的意见,我们突然发现可以有这么多的人可以和我们持同样的看法。社会变得越来越透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参与的人是如此之多,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飞速扩大,新闻在多久之后变成旧闻,新闻有多新,这是一个问题。报纸和电视这样的媒体,当它出版或者播出的时候,所谓的新闻已经变成了旧闻。微博关注的焦点事件,可以提现事件新旧的快速变化。无论什么事情,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出来,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转发得整个网络都是,大家热情的评论,发布意见,讨伐不好的,赞扬好的,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关注这个过去的焦点。无论多么重大的事件和话题,总是很难坚持较长的时间占据焦点位置,总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又被新的焦点事件所占去,这时候也许报纸刚刚发到人们的手上,新闻有多新呢?或许报纸也只好向杂志的方向去转变,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以深度分析的方式,全局似的视角来解析一个事件,才能占领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即时的新闻需要让位给更实时更快速的微博这样的新的媒体方式。
信息的提供者,从强势的媒体集团和国家机构,转变为整个社会的普罗大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或者说新闻的提供者,打破了媒体和政府对社会大众的新闻垄断和强势姿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成为评论者。那句老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在成为现实里的实际映照。互联网络,将不再只是扯淡和游戏,它带来了活生生的大众的意志和意愿,带来了对社会结构的强有力冲击。这些新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和不知所措。这些新的变化,对传播行业带来的影响,需要那些以此为生的人们好好思量,否则一个搞不好就没饭吃。当然,对社会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来说,这种新出现的变化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社会变得如此透明,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都需要谨慎应对,那些所谓的控制言论控制新闻的方式也许需要重新考虑和改变。
每个人都有手机,可以看新闻,可以评论,可以拍照,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可以作很多事情,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了一个随身的信息终端,随时可以知道和参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手机这样的随身设备,还在快速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从方式和内容和速度,到影响的范围,都在加大加快。技术发展只会越来越快,技术手段和设备、应用等变得越来越强大,人们的想象力和热情正在前所未有的参与和改变社会的运转。

谢谢互联网的参与者和技术提供体系,让一切发生了变化。网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的出现和普及,让社会大众逐渐有了新的接受信息的机会和方式,让社会整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强,在微博和QQ群这样的个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技术和方式逐渐成熟的时候,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只接受信息,不满足于仅仅知道信息,不满足于单向的被动的这种信息流动方式,而希望自己能成为参与者,在知道新闻之后,在接受信息之后,还希望自己参与到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评论,更进一步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发布信息呢,为什么不能发布自己的意见或者意志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传统的强势的新闻体系必须要应对这种变化,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社会中的普罗大众,是社会行为的参与者,是主体,大众的这种认知,正在觉醒,正在发出自己的力量。以往的那种被告知,被专家,被新闻,被。。。。。。的信息流动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被大众所接受。

01300000242726125204267960153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人们通过网络的链接,前所未有的链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新闻不再是发生在遥远的地方和过去,而是发生在当下,发生在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地方,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旦有什么突发的事件,微博上一个转发,就变得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在QQ群里讨论一番,转发到各种各样的QQ群聚合起来的人群里,让我们知道和了解事件的真假,了解很多人的态度和意见。这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很难作到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和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也在拉近和改变,我们变得更紧密,转发和评论表达了我们的意见,我们突然发现可以有这么多的人可以和我们持同样的看法。社会变得越来越透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参与的人是如此之多,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飞速扩大,新闻在多久之后变成旧闻,新闻有多新,这是一个问题。报纸和电视这样的媒体,当它出版或者播出的时候,所谓的新闻已经变成了旧闻。微博关注的焦点事件,可以提现事件新旧的快速变化。无论什么事情,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出来,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转发得整个网络都是,大家热情的评论,发布意见,讨伐不好的,赞扬好的,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关注这个过去的焦点。无论多么重大的事件和话题,总是很难坚持较长的时间占据焦点位置,总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又被新的焦点事件所占去,这时候也许报纸刚刚发到人们的手上,新闻有多新呢?或许报纸也只好向杂志的方向去转变,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以深度分析的方式,全局似的视角来解析一个事件,才能占领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即时的新闻需要让位给更实时更快速的微博这样的新的媒体方式。

信息的提供者,从强势的媒体集团和国家机构,转变为整个社会的普罗大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或者说新闻的提供者,打破了媒体和政府对社会大众的新闻垄断和强势姿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成为评论者。那句老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在成为现实里的实际映照。互联网络,将不再只是扯淡和游戏,它带来了活生生的大众的意志和意愿,带来了对社会结构的强有力冲击。这些新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和不知所措。这些新的变化,对传播行业带来的影响,需要那些以此为生的人们好好思量,否则一个搞不好就没饭吃。当然,对社会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来说,这种新出现的变化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社会变得如此透明,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都需要谨慎应对,那些所谓的控制言论控制新闻的方式也许需要重新考虑和改变。

002186f8476f0e7e3b9307

每个人都有手机,可以看新闻,可以评论,可以拍照,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可以作很多事情,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了一个随身的信息终端,随时可以知道和参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手机这样的随身设备,还在快速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从方式和内容和速度,到影响的范围,都在加大加快。技术发展只会越来越快,技术手段和设备、应用等变得越来越强大,人们的想象力和热情正在前所未有的参与和改变社会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