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尚未分类’的存档

闲聊巡航导弹,从分类说起 (2003-11-23)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巡航导弹呢?大概是因为他的分类造成的。
我们最初接触巡航导弹这个说法,大概是从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时候美国的战斧导弹开始。战斧主要有3个型号:陆上发射型GLCM,空中发射型ALCM,海上发射型BGM109。这三种导弹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发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区别。导弹在巡航飞行,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射程在450-2500公里,飞行时速大概800公里每小时。其巡航高度,海上7-15米,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大约150米。
巡航导弹的定义我已经说了,现在说说分类,一般来讲,是按照任务的不同来分类。或者按载体不同可分为车载、机载、舰(潜)载巡航导弹。射程在600公里以上,一般用于攻击地面战略目标的称为战略巡航导弹。射程较近,主要用于攻击战场上高价值目标或海上目标的称为战术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基本航携带常规弹头,战略巡航导弹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战术巡航导弹通常根据具体功能,分为反舰导弹,空地导弹。一般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巡航导弹一般就指战略巡航导弹。很多人知道咱们有反舰导弹,空地导弹等,就以为咱们没有巡航导弹了。
我们真的没有战略巡航导弹嘛?错了,在我们的武器库里,当然也有战略巡航导弹。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起来,咱们的战略巡航导弹和美国的战斧也不是没有关系。91年海湾战争,战斧导弹等一系列武器的使用,对中国军方的震撼极大,相应的,也对军方作战方式等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武器的研制,开始了一个大的发展时期。90年代国际安全环境相比80年代,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基于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军事能力来平衡,因此,很多研制计划也在国家的支持下纷纷上马。多个巡航导弹的研发计划也差不多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打赢下一场高科技局部战争,是什么意思,照我的理解,就是砸钢铁,用自己的钢铁,而不是人去锤人。
C802 SLAM,外国人是这么叫的,咱们自己是怎么叫的,大家去问国防科工委吧,要不去航天机电集团问也行,呵呵。C801,C802,C701这种型号名称,就是外销型导弹的名称。C802 SLAM是海军使用的战术巡航导弹,从名字就知道,这是以海军现役的C802反舰导弹为基础,加以改良而来的攻地巡航导弹。射程大约为300公里,惯性加GPS制导,终程红外线或电视末制导辅助的复合导引方式。据说采用的是固体燃料。
鹰击62超音速反地(或反舰)巡航导弹,没出C字头的,应该还没有外销。那么,这应该是技术比较新的东西。这个导弹厨子应该关注,因为,他的射程大概580公里左右,嘿嘿,差不多刚好在现有航母攻击群的防卫圈之外。估计是针对美国对台海事务可能作出的武装干预而研制的,其任务定义为在需要时,吓阻美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峡并在吓阻无效后,从航母防卫圈之外发射将其击沉。导弹也有攻地的能力。同C802 SLAM相比,YJ62是专门设计打造的远程战术巡航导弹。这个导弹最近国内好像已经有媒体在报道了。
CTF1海军战略巡航导弹,不知道外国人为什么给起这个名字,搞不懂具体的意思。这是一种远程战略巡航导弹,性能接近“战斧”。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地图匹配,GPS等联合导引方式。前些时候搞得沸沸扬扬的考克斯的报告中曾提到中国“窃 取”了“战斧”的小型喷气发动机技术,用以研制国产“新型远程空面(舰)巡航导弹”,内部代号“鹰击-91”(YJ-91)。操,美国人在伊拉克发射了那么多战斧,搞回来一两颗我估计也是可能的。按照咱们的习惯,不仿造一个那就太对不起美国的科研人员了,哈哈。
空军长风型空射战术巡航导弹,这个俺都没听说过,台湾“国防部”说,中国二炮部队已于1996年底在兰州军区的双子城陆军武器实验基地成立了全军首支巡航导弹部队。这支配属56军812导弹旅的实验单位装备了一种叫“长风”的自制巡航导弹,射程580公里,并在隶年一次西北戈壁空军大演习的战斗序列中首次出现,“形成了战斗力”。这就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空射巡航导弹,中国版的Kh-65SE型巡航导弹。这一段是抄的,他娘的,这种导弹我都没听说过。不知道具体型号是什么。
鹰击83空舰巡航导弹,出口型号C-803,射程250左右,超音速飞行,好像华盛顿时报报道过,国内也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资料,就不多说了。
Kh-65SE,这个导弹是老毛子的,咱们买了一些。不知道有没有仿造过,没有报道,外国人也好像没提起过。
其它的一些还在研制中的就不说了,还没过保密期估计也没人敢在网上胡说八道,我也就找不到相关的资料了。
最后,请你们相信,我这三脚猫的功夫,确实懂得不多,要说错了,你们要原谅我。

闲聊一下巡航导弹 (2003-11-22)

近日台海闹得挺厉害,很多人在谈论这方面的事情,打还是不打,美国干预怎么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前两天见过一傻逼居然说美国那么多战斧巡航导弹,中国现在连一枚巡航导弹都没有,打个屁!妄自菲薄到这个程度,也算不容易。照他那意思,美国人的航母编队在咱们家门口一靠,咱是不是就得马上叫人家叫大爷?
兄弟虽然也算不上什么军事爱好者,好歹从多年前也开始买点军事杂志蹾马桶看看。凭我这点三脚猫的知识,也不至于以为咱中国这样的大国家会没有巡航导弹,穷人家也得养条狗看家不是。
找了找我多年来搜集的从公开发布的情况,以及一些国外的推测,这就来闲聊闲聊咱中国的巡航导弹,免得那些无知的国人一听说美军怎样怎样就吓得尿裤子。当然这也不怪他们,谁让咱们从来都不怎么宣扬咱得杀人武器呢,咱们是礼仪之邦嘛,哈哈。再者古人有云,“国之利器,藏以示人”,咱也不能把明晃晃的刀子在人前亮来亮去阿!
解释一下,什么是巡航导弹。巡航导弹就是指,主要以巡航状态飞行的一种有翼导弹。什么是导弹我就不用说了。所谓巡航,就是指飞行器,比如飞机、巡航导弹等的发动机推力等于空气阻力,气动升力等于飞行器重量,使飞行器保持在一定高度作匀速飞行。巡航导弹从起飞到俯冲攻击目标之间的很长一段飞行都是在巡航状态,因此就叫做巡航导弹。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你们觉得84年国庆阅兵时候引起轰动的中国飞鱼算不算巡航导弹呢,那可是掠海7米飞行阿!那个时候就能达到掠海7米,这么多年了,搞导弹的再傻,陆地飞行的导弹也该有了吧?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巡航导弹呢?大概是因为他的分类造成的。
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说吧,得整理整理思路,好多东西想不起来了,这些年写程序写得人都傻了。

说说四川话 (2003-11-20)

有朋欲入川,问我四川话有什么特点,他好了解了解。
四川话其实很容易听懂,它是北方语系的一个分支,除了一些俚语和特殊词汇,和普通话相比也就是语调上有不同,其他词汇、语法之类和普通话是一致的,稍加注意就能听明白。在地域上,四川话,是西南官话中主要的一种,象湖北话也是一种西南官话,不过湖北话在语调上就差别更大一些。
小学初中到高中,语文考试的第一道题多半都是考文字的读音的,那么多年摸索下来,我已经有了诀窍,那就是,普通话的三声四川话一般读四声,普通话的四声四川话一般读三声,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在四川话里差别不大,一般不怎么区分。另外,四川话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所以大部分四川人分不清s和sh,z和zh的读音,另外也不怎么区分n与l的读音。说起这个,靠,老婆已经不知嘲笑了我多少回这个了。郁闷!
一个很流行的说法,相信你们大家都知道: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下级,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土包子,四川人看外地人都是瓜娃子。哈哈,四川话里瓜娃子,瓜的,瓜挫挫的,用北京话来讲,大约就是傻逼的意思。但是四川人没有北京人那么嚣张那么明显的骂人,四川话的骂人显得更温情。一个北京人对你说傻逼,基本上,你会跟他翻脸,但是一个四川人慢悠悠的骂你瓜娃子的时候,你大概不会产生跟他翻脸的念头,甚至你会觉得哭笑不得。
四川话里有一种天然的幽默,有些还很滑稽,不知道这和四川人的风俗习惯有没有关系。试想一下,在王府井大街上,或者大学校园里,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小姐,你长得漂亮惨佬,老子跟了你半天佬。我们找个地方摆一哈嘛!”听到这个你会笑吗?那么我翻译成普通话来,你再听听:“小姐,你长得真漂亮,我跟在你后边走了半天了。能请你喝咖啡吗?”你还会笑吗?换个说法以后,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诙谐和趣味,在四川话里太多了,所以我感觉这个和四川人的习惯个性有关。要说调侃,要说玩世不恭,北京人拍马都追不上四川人,为什么?四川话里天生就是,根本都不需要你下多大功夫。列位看官要不信,泡网那么多四川人,你让沙子老师,你让厨子老师,你让猛小蛇老师,你让他们用四川话跟你讨论严肃的哲学话题,讨论严肃的文学话题试试,我敢打赌,三分钟之后,你就会笑得肚子疼!
谈恋爱,这是普通话的说法,四川人叫耍朋友,现在地球人都叫作泡MM了,哈哈。只有四川人才领会到了谈恋爱的真谛,恋爱是耍出来的,怎么耍,你们自己都有经验,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广东人香港人的“泡码子”“抠女”北京人的“戏果儿”那就太没有文化了!
各位,你们还不信,你去找个四川男人对一个女孩子说一声“我爱你”,你听听就知道了。我不大相信一个四川男人在追求女孩子的时候会用四川话说我爱你,最多就是我喜欢你,哈哈,回头我问沙子老师看看是不是。说起这个,想起来,当初刚开始恋爱的时候,老婆非得要我用四川话说一声“我爱你”,我就是“我,我,我”了半天叫不出来,感觉太别扭了。四川话说这三个字的时候,典型的四川调侃玩世不恭,用这种方式表达爱情,老婆不K死我算我命大,哈哈。想象一下,各位女士,当一个四川男人做情深款款痛心疾首状用四川话跟你说“我爱你”,这玩笑开得也太过分了。
除了这些,四川话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它的俚语。我也好久没怎么说过四川话了,这里就将能够想起的简单列一下: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问路的时候要记得。
婆婆: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这是很多四川人的口头禅,四川人真强悍阿我考,开口就让对方成了儿子小辈。
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典型用法是“你虾子……”,类似于北京话的“你这傻逼……”
讨口:要饭,讨口子就是乞丐、叫花子的意思
瓜娃子:就是说某人傻,这是名词;类似的还有“瓜兮兮的”,这是形容词,“你这人瓜兮兮的的”就是你好傻的意思。还有你这人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说法。丰富吧,用四川话骂人,三天不用重复,就说人家傻,都这么多说法。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就是北京话里的侃大山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现在流行叫装逼,道可道专用,哈哈
算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大多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皮):吵架或者闹纠纷
杀割:结束了或没有了,用完了
弄归一:指把事做彻底了,做好了
弄巴实:做好,作的非常漂亮
没来头:没有关系,没事儿,英文叫做you are welcome,哈哈
说一个形容词,吃饭的时候经常用到,评价人的时候也需要经常说的,听明白了
悬吊吊的:不稳当,不妥,这事儿有点悬的意思
红扯扯的:红得难看
粑希希的:很烂
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
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
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很香
甜咪咪的:很甜
哦,忘了一个经常在小说里面见到的,龟儿子,这就是骂人比较厉害的一种说法了。如果是不熟悉的人之间,骂人龟儿子多半要翻脸。当然,如果是熟人之间,也就可能是开玩笑的成分多些。
乱说了一通,请各位四川籍人士批评指正。

和美女们出游 (2003-11-19)

晚上回家,陪母亲翻看我这几年的照片,找到了今天国庆去嵊泗的照片,母亲问我,怎么都是小姑娘啊,我就只好傻笑,想起来也是有点苦笑不得。
国庆期间,老婆约了她的几个同事去嵊泗玩,据说那儿人少,不用老看人家的后脑勺。临走的时候才发现,她的同事们就是几个小女生,我这心里就嘀咕了:就我一大老爷们陪她们几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一起出去玩,还不给人用眼睛杀死才怪!果不其然,后来在旅途中遇到好几拨儿和尚旅行团,一个个看我的眼神儿,恨不得当场掐死我!此乃后话,容后再说,哈哈。
出发前,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整理出了一个list,列出了从毛巾到衣物、食品、药、相机甚至垃圾袋等出行必备用品,告诉她们要准备好,我担心这些没什么出行经验的小姑娘到时候什么都忘带。结果在上海十六铺码头集合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人没有准备好。居然连一个傻瓜相机都没带,我真是苦笑不得,女孩子出去旅游不带相机这也太让人奇怪了。就吃了带了一包又一包。还好我的F80相机带在身上,胶片也带得比较多。否则在海边连一张照片都没有,那估计有人会抓狂的。
从十六铺码头坐车到卢潮港,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码头上一看,我大吃一惊,上海这边的海港,怎么是这个德行的?此前,我还没到过上海这边的海边。看到卢潮港我就知道,为什么上海这样的城市,周边居然没有一个好的海滨浴场了,这里的海水根本就不适合游泳,那水跟长江水似的。几个没怎么见过还的小姑娘居然兴奋得不行,就在那破地方竟然谋杀了我好些胶片。从这里坐船去嵊泗李柱山,途中吃了点东西睡了一觉。
大概下午3点左右,到达了李柱山码头,事先约好的老板接我们坐车去了他们家,安顿好之后,稍事休息,便出来晃荡,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大致情况。
累了,回头再写吧。
有人说这篇写得很没有营养,这就不继续往下写了。

梦里的花纸伞 (2003-11-17)

今天,母亲来看我,从成都坐两天的火车来我所在的城市。从我工作以后,母亲第一次来看我。在接母亲回来的路上,母亲不经意的说着,我老了,儿子都这么大了。我的心不由得一酸,这些年来,母亲开始有白头发了。车外江南小城的景致从面前一晃尔过,看着那些城市里花花绿绿的颜色,我的心头萦绕着一首歌的旋律:
细雨蒙蒙
落江面,
船头撑开花纸伞,
好似彩云从天降,
美似荷花,
静似睡莲。
妈妈生我那一天,
秋风阵阵
雨绵绵,
一只空船无遮处,
只有那把花纸伞。
花纸伞啊,花纸伞,
你是母亲,
你是摇篮,
漂流中你为我遮风挡雨,
苦难中你和我共度饥寒。
花纸伞阿,花纸伞,
纵然我走到海角天边,
你总使我想起故乡的细雨,
把我带到母亲的身边。
这是我小学时代学会的一首歌,别的歌大都忘了,只有这一首,我还一直记得。它的旋律我还能用简谱唱出来,带着一些淡淡的思念,每次哼起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也有一把红色的油纸伞,一直陪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母亲说,那把伞比我的年纪还大,是她的嫁妆之一。父母亲结婚的年代,能撑一把这样的红伞,算是一个有格调的事情。母亲一直都舍不得用他,到了我上学之后,刮风下雨的日子,母亲便给我撑着这伞去上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在放学的路上去偷人家的李子吃,把伞弄破了,母亲很不高兴,父亲便去找了细细的红线来,很精细的缠好了它。从此我就对这伞分外珍惜,慢慢的就不再用它了,不知道这把伞现在还在不在了。
上了大学之后,离家千里。每次在学校里看见有女生撑着这样的伞走过的时候,我都会注目好久。有时候是发呆,有时候会想起年少时的许多往事。有一年武汉下大雪,我拎着一台Nikon FM2相机在青年园里拍雪景的时候,拍下了一张照片,那个图片是这样的:四周都是一片白白的雪,一个撑着红伞的女生,一个人慢慢的走过小桥……就在那个时候,我按下了快门,将这画面定格在胶片上。这张照片我很喜欢,看着它,就象体味到了某种心境。
第一次来到这个江南古城的时候,我曾经一个人骑着单车去巷子里面晃悠,手里握着一台相机,不过相机已经换成了F80。有一次,这个城市下着丝丝的小雨,我也同样的一个人,跑到桃花坞附近游荡,期望能够拍到自己喜欢的图景。等了老半天,周围的人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带有一点点的诗意,我有一些微微的失望,我想捕捉什么呢?那时候我偶然的一回头,远远的一个石板桥上,走过来一把红色的雨伞,一个年轻的妈妈,微低着头,呵护着孩子缓缓走来。在那一刻,我有些发愣,忘了按下我手中相机的快门。年轻的母亲走过我身边的时候,轻轻的瞥了我一眼,也许她奇怪我这么大的人怎么站在雨里发呆吧,我不知道,我只是在脑海里,重组我记忆中的一些碎片。
花纸伞,花纸伞,
纵然我走到海角天边,
你总使我想起故乡的细雨,
把我带到母亲的身边。